7大妙招預防掉髮及禿頭!守護秀髮就趁現在

7大妙招預防掉髮及禿頭!守護秀髮就趁現在

當禿頭不幸找上門來,通常只能認命對抗,但是如果能事先預防禿頭,便能讓秀髮免於不少掉髮的可能性。本篇將介紹7個預防掉髮及禿頭的方法,守護秀髮、挽救髮際線就從現在開始!

最近掉髮量增加…現在預防禿頭還來得及嗎?

「最近洗完頭後,頭髮掉得越來越多,髮量變得好稀疏……」

當察覺到自己可能禿頭或是頭髮越變越稀疏時,在心情上一定大受打擊,但要放棄希望還太早了!只要能阻止禿頭的原因,再對症下藥採取對策,就可以大幅改善禿頭的問題。以下就快來了解看看吧!

禿頭原因有哪些?

更糟糕

只要頭皮環境惡化,掉髮就會跟著增加。而說到惡化的因素,則可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種。

荷爾蒙失調

不論男女,都同時會有男性荷爾蒙與女性荷爾蒙。以男性來說,當男性荷爾蒙分泌過多,會與睪固酮結合成名為二氫睪固酮(DHT)的物質,結果將促使毛囊加速成長、縮短頭髮生長週期,進而形成所謂的雄性禿(AGA),這是一種遺傳性禿頭症,20多歲男性族群的罹患率為20%,每多10歲則增加10%罹患機率。

而女性則會因為年齡增長,使得體內促進毛髮生長的雌激素銳減,以致於掉髮量增加。女性在30歲時,雌激素的分泌會達到顛峰,之後則呈現直線下滑;於50歲時,雌激素分泌量會不到巔峰時期的一半。

壓力過大

壓力會打亂自律神經的正常運作,影響到血液循環,使得水分和養分無法送達至毛母細胞和頭皮,因此髮質就會變差。此外要是壓力未經改善,就會持續觸發皮質醇的分泌,皮質醇是一種壓力荷爾蒙,它會讓我們的血管持續收縮,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圓形禿(鬼剃頭)或壓力型掉髮症,可能導致原本正常的掉髮量遽增為4倍之多。

生活習慣不良

比方說睡眠不足及偏食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果長期沒有改善的話,可能會造成血液循環惡化,使得頭髮接受不到生長所需的營養素,進而打亂成長週期直接進入休止期,此時頭髮不再成長,還會大量掉落。尤其是睡眠不足也容易囤積壓力,打亂荷爾蒙的平衡。

7大妙招預防掉髮及禿頭

在了解自己禿頭的可能因素後,接下來就來針對原因一一擊破吧!以下是7個預防禿頭的小妙招,快跟著步驟一起來改善!

注意飲食均衡

有掉髮困擾的女性當中,有80%以上都是因為「營養攝取不足」。

現代人多油多鹽的飲食習慣,往往讓體內堆積的脂肪形成皮脂,當皮脂堵塞毛囊時,就會容易掉髮。因此建議平日應以清淡的魚肉類和蔬菜為主食。此外頭髮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所以別忘了要多多補充高蛋白質食物。也可多吃含礦物質鋅的食物,例如綠黃色蔬菜及水果、肝臟、波菜等,以幫助頭髮生長。此外胺基酸可讓頭髮充滿光澤,像是納豆、豆腐、雞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適度運動

運動

有氧運動可減少血液中的中性脂肪,改善血液循環以及新陳代謝,讓營養素快速到達毛囊。此外,適度運動也有助於減輕壓力。在忙碌的現代生活或許沒有時間每天運動,但建議大家可以在洗完澡後做些簡單的伸展,或是搭電扶梯時可以改走樓梯等,從小地方開始做起,養成運動的良好習慣。

戒酒及戒菸

酒精會促使二氫睪固酮分泌,而二氫睪固酮可能會導致雄性禿等問題。此外,人體的肝臟是幫助合成蛋白質的器官,如果飲酒過量的話,會使得肝臟必須優先分解酒精,反而暫緩合成蛋白質的作用,最終將導致體內因缺乏蛋白質,無法成長出強健的頭髮。

至於香菸的尼古丁會讓血管收縮、降低血液循環,還會影響到雌激素的生長,導致女性更年期提早的可能性。除了會使得頭髮失去光澤,甚至可能讓肌膚不再水潤。 

補充足夠睡眠

生長頭髮的成長荷爾蒙是在睡眠期間分泌,尤其是晚上10點到凌晨2點的這四個小時之間,更是分泌量最多的黃金時刻,因此務必在此之前入睡,並且建議應睡滿6個小時以上。

此外睡眠期間是副交感神經優先作用,它會幫助活化免疫細胞,修復身體和頭髮在白天受到的損傷,並促進細胞分裂。而睡覺時頭皮與心臟同高,有促進頭皮血液循環的效果。 

使用生髮洗髮精

生髮洗髮精的主要目的是刺激頭皮血液流速,整頓頭皮環境,以達到促進生髮的目的。

最近市面上的生髮產品眾多,有些含有DHT阻斷劑,可抑制二氫睪固酮的分泌,並控制雄性禿的症狀。也有些加入能促進血液循環的成分,以幫助生髮。不過在選購時,提醒大家別相信來路不明的產品,必須挑選有合格認證的產品才行喔!

至醫院就診

如果試過以上方法都沒有效果,建議大家應及早至醫院就診。藉由專業醫師的診斷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療程。

預防掉髮禿頭應及早開始

本篇介紹了預防掉髮及禿頭的方法,有掉髮困擾的朋友們,不妨從今天開始實行改善方法吧!只要放寬心慢慢地努力,便能獲得改善。同時身心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秀髮的養成,所以從現在開始健康渡過每一天,打造強健的身心與頭髮吧!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