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有些小嬰兒的後腦杓會出現局部禿頭的情形呢?相信看到這種情形的父母們都會為此感到憂心不已,著急地帶著孩子去醫院就診吧?然而,小嬰兒之所以會出現頭髮稀疏、局部禿頭的情形,其中的原因並非是大家所想的那麼嚴重。本篇文章將整理出各種導致嬰兒後腦杓局部禿頭的原因及對策,若是對此相當在意的家長們可千萬不能錯過喔!
後腦杓光溜溜…你家孩子該不會禿頭了?
家中有新生兒的出現總是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喜悅滿懷,只要看見孩子一臉天真無邪的笑顏,便覺得這世界充滿希望和樂。然而,當一個健康的小嬰兒突然出現後腦杓逐漸光禿的狀況時,相信一頭霧水的家長們都會為此緊張不已吧?
為了舒緩新手家長們的不安,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將要來告訴大家嬰兒禿頭的原因以及我們應該注意的幾件事。相信各位新手家長們在看過這篇文章之後,緊張、不安的疑慮都會煙消雲散喔!
為何有些小嬰兒會局部禿頭呢?

小嬰兒的後腦杓出現頭髮稀疏的情形其實相當常見,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嬰兒後腦杓的光禿呈現為線狀、看起來就像是一條從左耳連接至右耳的道路。在台灣民俗中還稱這種現象為「姑路/孤路」、「走姑」等。
在這幾個俗語背後的真義其實相當趣味溫馨。雖然說法眾說紛紜,但基本上不脫兩種版本:有人說這條光禿的線代表孩子天生獨來獨往、不善交際,故稱「孤路」;另一說則是指這孩子會特別受到姑姑的疼愛,所以又稱「姑路」。無論是何種說法,要解決後腦光禿的情形,便是要請姑姑送一頂帽子給嬰兒。
或許這種習俗對現代人而言有些滑稽可笑,但其實隱含著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及疼愛。由於嫁出去的女兒就如同潑出去的水,想讓女兒回家的父母便想出這種辦法,表面上要女兒為姪兒買頂帽子,實則希望女兒能順道回家探望。這樣的習俗在以前情感保守的傳統社會中也算是合乎情理。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嬰兒禿頭是一種常見現象,接下來便要向大家介紹2種小嬰兒禿頭的情況。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 嬰兒後腦落髮
由於嬰幼兒時期是極為重要的發育階段,所以需要大量睡眠以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也因此讓後腦杓長時間接觸枕頭及被子造成摩擦,造成頭髮一根根地掉落。此外,新生兒時期的寶寶在睡眠期間經常會出現快速轉頭的現象,如此一來更加速了掉髮情形。而這種情形便被稱為「嬰兒後腦落髮」。 - 新生兒休止期落髮
通常剛出生的嬰兒都會有柔軟纖細的胎毛,而這些胎毛在進入休止期後便會開始脫落,大部分是在出生後的幾個月之內,因此被稱作「新生兒休止期落髮」。無論是逐漸脫落、或是一次性的大量掉落,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因此家長們不必過於擔心。一般而言頭髮在大約6個月內便會慢慢長回來。
避免小嬰兒後腦杓局部禿頭的方法
雖然在上面的章節有提到,嬰兒出生後的幾個月內出現後腦禿頭的情況相當常見,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且一段時間後便會自行痊癒。但若是家長們不希望孩子禿頭招人側目的話,確實有幾招能夠盡量避免嬰兒出現後腦頭髮稀疏的情形。以下提供各位家長幾個預防方法:

- 經常抱著孩子
由於在上一個章節有提及,小嬰兒的睡眠時間很長,所以後腦杓經常接觸枕頭及被子而導致頭髮因摩擦而掉落。因此,若要降低摩擦的頻率,可以嘗試經常抱著孩子。雖然這種方式相當消耗家長的體力,但也可說是避免嬰兒後腦杓因摩擦而光禿的方法之一。 - 經常讓孩子翻身
雖然對於我們來說,在睡覺時翻身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但剛出生的嬰兒並沒有辦法靠自己的力量翻身。因此,家長們需要時常幫助嬰兒翻身以降低他們的後腦杓持續接觸枕頭及被子,造成頭髮脫落。 - 增加孩子清醒的時間
在嬰兒稍為長大一點後,我們可以試著增加他清醒的時間,如此便能降低他在睡眠時摩擦到枕頭的頻率。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減少孩子後腦杓禿頭的情形,更能確保整體頭部的髮絲健全生長而不會變得稀疏。
確實把握小嬰兒的禿頭原因及應對方法吧!
不知道大家在看完以上各種禿頭原因及對策後有沒有什麼收穫呢?雖然要長時間抱著嬰兒是一件吃力又費心的事,但同時間也能培養跟孩子之間的感情喔!此外,若是擔心孩子禿頭的樣子會被別人側目的話,乾脆剃光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由於嬰兒後腦杓光禿只是一般的生理現象,一段時間後便會恢復正常,若是對此並不會過於在意的家長們就讓嬰兒順其自然地成長就好囉!